2008年10月14日

服務,看見自已

今天下午六點鐘就和大師一起去吃飯了,
將近七點就去聽sam的演溝,
「 服務,看見自已」,是今天的主題,
國際會議廳露續的座滿了人,
sam演講得很精彩,大家都紛紛熱烈討論起來,
給我最大的感想是很敬佩sam的精神,
我覺得sam是少數對緬甸民族做入最深的研究和了解,
其實他的個性和理解程度,和當地緬甸人民的心態,
已經沒有兩樣了,這種跨文化的溝通,
SAM可以如此的精辟深研,和付諸行動,
對我而言,這就是一種非常做為成功的地球人。

演講結束,到小攤小喝了一杯酒,
感覺又回到美索了,會不止襟的到起酒來喝著,
又敞開一些話題,似乎又是美索的一段時光口朔,
明天還要上班上課,不然這些美索酒鬼又不醉不歸了。

2008年10月10日

SAM 董 要來政大開講了~~歡迎


【泰緬邊境人道救援經驗分享】
10/14(二) 19:00 「邊境漂流」作者賴樹盛精彩開講

演 題:服務,看見自已-泰緬邊境人道救援經驗分享
分享人:賴樹盛
經 歷:TOPS台北海外和平服務駐泰領隊,「邊境漂流-我們在泰緬邊境2000天」作者
時 間:97年10月14日星期二晚上7時
地 點:逸仙樓演講廳(050101)
聯絡人:研學會總幹事鄭中睿0963042532、課外組盧小姐62231
















2008年10月4日

多讀經典 細讀經典

在自我學習課上,看到的一大陸論壇的有章,
不得不推一下。


多讀經典 細讀經典——和研究生談讀書
作者:
葉朗 (中國經濟史論壇於2004-4-21 1:17:36發佈)  閱讀3823次
  人文學科研究生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讀書。我國大學文科研究生的讀書量大大低於國外大學研究生的讀書量。現在我們有一部分畢業生的文化素質和學術水準比起過去來有所降低,讀書少是一個重要原因。所以我希望諸位在攻讀博士學位或碩士學位的三年中,要加大自己的讀書量,要用更多的時間來讀書。一旦你走出學校,走上工作崗位,你就沒有那麼多的時間來讀書了。   下面我就讀書的方法問題,談三點想法,供你們參考。   一、多讀經典著作和大師的著作   我當學生的時候,我們的老師就向我們強調要多讀經典著作,多讀大師的著作,現在我也要向你們強調這一點。我想這也是許可以列為讀書的第一條原則。   每個學科都有若干經典著作,這些經典著作都是每個時代人類最高智慧的結晶。每個學科都有一批大師,這些大師的著作也充滿了智慧。我們讀這些經典著作和大師的著作,就是為了吸收他們的智慧,使自己更快地成長起來,使自己更快地成熟起來。俄國19世紀哲學家、美學家車爾尼雪夫斯基有一本小說《怎麼辦》,在當時影響很大,因為小說中寫了幾位那個時代的新的人物,其中最傑的一位名叫拉赫美托夫。這位拉赫美托夫讀書有一個習慣,就是唯讀經典著作,例如文學就讀果戈理,物理學就讀牛頓。他說,其他一些著作,我只要翻一下,就知道它們是果戈理的模仿,或是牛頓的模仿,有的是很拙劣的模仿。正因為他讀的經典著作,所以在同樣的時間裡,他的收穫比別人大,他的進步比別人快。   多讀經典著作,多讀大師的著作,經常接觸經典,經常聆聽大師,可以把自己的品味提上去。一個人如果老讀三四流的著作,就會被那些著作把自己框住,自己的情趣、格調、眼光、追求等等也會慢慢降低。這也是一種薰陶,一種潛移默化。大家都讀過莫泊桑的小說《項鍊》,我記得過去的中學語文課本中有這篇小說。小說女主人公為了參加婚禮,向人借了一條項鍊,結果項鍊丟了,她得賠人家。項鍊很貴。為了掙錢,她去給人洗衣服,什麼話都幹。生活環境變了,接觸的人也變了,人的性情也整個變了。過去很文雅的一個人變得可以站在大街上兩手叉著腰大聲罵人。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就是環境的影響,環境的薰陶。家庭環境,學校環境,社會文化環境,對於一個人的影響都極大。一個人讀的書也構成一種精神——文化環境,它也會很深地影響一個人的文化氣質和文化品格。   二、細讀經典著作和大師的著作   對經典著作和大師的著作要精讀。我為《書摘》雜誌寫過一篇《精讀幾本書》的短文,就是提倡精讀經典著作。我在文章中說:“精讀,用古人的話說就是‘熟讀玩味’,也就是放慢速度,反復咀嚼,讀懂,讀通,讀透。”我又說:“一個人要提高文化修養,打下做人、做學問的根底,必須精讀幾本書。”   精讀,換一種說法,就是細讀。多年來我一直感到,我們對於一些前輩大師的著作往往讀得很粗心。例如對朱光潛先生的著作,很多人只注意其中關於美的本質問題的論述,其他的都忽略了。其實朱先生的著作內容極為豐富,有許多有價值的東西,我們都忽略了。所以1992年在紀念朱光潛、宗白華誕辰一百周年的學術討論會上,我提出我們應該細讀朱光潛、細讀宗白華,後來在《張岱年全集》和《湯用彤全集》的出版座談會上,我又提出我們應該細讀張岱年、細讀湯用彤。細讀這些前輩大師的著作,可以讀出許多新的東西,可以讀出許多對我們今天仍然很有啟發的東西。   當然,要精讀一本經典著作或一本前輩大師的著作,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有時要花很大的力氣。40多年前我曾讀過日本一位哲學家柳田謙十郎寫的自傳。他在自傳中說他花了整整一年時間才讀完康得的《純粹理性批判》。為了慶賀這件事,他夫人還專門為他舉辦了一次家宴。這個故事使我領悟到,一個人寫出一本書固然不容易,固然值得慶賀,一個人讀完一本書(當然是《純粹理性批判》這樣的經典著作)也同樣不容易,同樣值得慶賀。   讀經典著作不能太性急,不能貪多求快。熊十力先生曾經說,過去一些名人傳記往往稱美這個人“一目十行”,其實這種人在當時不過是一個名士,很少能成就大的學問。所以讀經典著作不能求快。相反,要靜下心來讀,要放慢速度,要充分消化,把書中有價值的東西充分地吸收到你自己的頭腦中來。像康得、黑格爾這樣一些經典作家的著作,如果你一年能讀兩本,我想就是很大的成績。如果堅持下去,10年你就可以精讀20本,20年你就可以精讀40本,那就了不起了,人人都要對你刮目相看了。   三、要善於抓住最有啟發性、最有包孕性的東西   讀經典著作和大師的著作,要善於抓住書中最精彩的東西,抓住最有啟發性、最有包孕性的東西。所謂最有啟發性,就是能夠啟發你的智慧,推動你去思考更深一層的問題。所謂最有包孕性,就是作者提出了某些很有價值的思想和命題,這些思想和命題有著極為豐富的內蘊,可以發生出許多新的思想。我可以舉幾個例子。例如,王夫之認為藝術與非藝術的區分,在於能不能“興”,這就是一個極富有包孕性的命題。王夫之用“現量”(“現在”、“現成”、“顯現真實”)來規定和闡釋審美活動,也是一個極富有包孕性的命題。從這些命題可以生髮許多新的思想。又例如,宗白華先生在他的《形上學》筆記中突出了“象”這個概念,他認為,中西的形上學是兩個不同的體系,西方的體系強調“數”,中國的體系強調“象”。他說,“象者,有層次,有等級,完形的,有機的,能盡意的創構。”,“象二是自足的,完形的,無待的,超關係的。”,“‘象’如日,創化萬物,明朗萬物!”宗先生的這些論斷,有極豐富的內涵,也可以生髮出許多新的思想。經典著作和大師著作的價值,就在於這些富有啟發性和包孕性的思想和命題。這就是精華。這就是靈魂。我們要善於發現,要善於抓住,要善於挖掘。   但是我們有的同學讀書的時候不善於抓住這些東西。他們抓住的往往是一些很一般的東西,而對書中真正的精華、活的靈魂似乎視而不見。例如前幾年我曾多次建議一位同學去讀一本前輩學者的著作,後來他讀了這本書,還寫了一份讀書報告。但我一看他的讀書報告,發現他抓住的都是一些無關緊要的、在別人的書裡也都有的東西,而那本書中真正深刻的和具有啟發性的東西,他一點也沒有抓住。   我想這就是理論思維能力的問題,也就是我常說的理論感的問題。一個人缺乏理論的直覺,就抓不住別人著作中真正有價值的東西。那樣他雖然也讀了很多,但真正的收效並不大。就像一個人進了一座鑽石礦山,發現不了真正的鑽石,卻費了好大勁抱了一大堆普通的石頭回來,你想那有什麼意義?

2008年9月25日

臥虎藏龍的鬥士

今天和攝影大師去中和,
訪問一位由緬甸定居台灣的鐘叔叔,
在台灣生活已經二十五年了,
但對於緬甸從事反政府的事,
從來沒有無役不與。

在85度c坐著聊他的故事,
年輕時候的一些愛國情操,
被緬甸政府的種種困囚,
雖然已被列為黑名單,
他依然在為他的理想找出路,
很多為國的故事,在他身上持續著,
很感動也很開心,可以遇上他,
述敘他一生的故事,
從老婆到兒子無所不談。
完全看不出來他的事跡,
真的臥虎藏龍的高手。

加油了事!

2008年9月20日

遇見蘇格拉底

最近看了電影<在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
覺得其中有些對話,還滿有意義的,

「總是有事件在發生
每個時刻都是不平凡的時刻

每個行動都有其代價和歡樂之處
能夠體會兩都 即合乎實際
又能為自己行為負責的人

對自己做的每件事要心存感激
生活別馬馬虎虎

把頭腦切成碎片
攻擊恐懼和害怕」。

2008年9月7日

泰國啤酒


這是今年的戰績就這麼多,
小章學長來了以後有趕上一些進度,
不過比起去年真的小咖啦~~


SPY,是一種甜酒,共有五種口味,
喝完之後才開始感覺有醉意,是女生的最愛。


大象牌,酒精度比較高,
較快進入醉意,通常是大漢的最愛,
但價錢比較低。


LEO, 價錢中等,酒精濃度較低,不容易醉,
是我們的最愛。


SINGHA, 上等酒,價格泰銖50元,
是最好喝的泰國啤酒,不容易醉,
偶然喝一認真的很爽,常喝浪費錢。

2008年9月3日

Don't forget us




如果不懂得用槓桿原理兩瓶酒對口開瓶蓋的話,請個自出去喝悶酒吧,不然會被ABAU的成員唾棄,要喝上整整一個禮拜的不歸酒,恭禧你已成為會員了。ABAU全名是 ALL BURMA Alcohol UNITE,顧名思義就是緬甸精酒中毒聯盟,在SAM和YVONNE引介之下來到ABAU的警戒中心,桌上擺滿了步槍和手榴彈,桌邊烤翻了幾頭魚,裡面坐滿梅道診所的戰士,沒有人持槍強迫你喝酒,但也不敢挑戰戰士身上的真槍實彈,往宅後面空檔的走廊就是他們的會議室,靠出道的左邊還有著幾個空位,等著依序排排站坐進去有些嚴瑾,不知道等會兒說錯話犯本意,還是亂問問題產生的獵殺行動,傻三和我們這些菜鳥只拿著酒杯先喝上幾杯帶些醉意再對話。

沒想到,還沒喝到第三杯,主席Dawin就開始了他的生涯課題,以及ABAU由ABAG演變而來的故事,Dawin是梅道診所負責健康醫療衛生的工作人員,待在梅道診所已經是十幾年光陰,他本身可以申請移民到第三國家,可是他放棄了,拿著酒杯眼神仰望傳出信任感,侃侃而談克倫家鄉人情和土地的感情,為什麼要堅持留在梅道診所,Dawin認為有些事情總是有人要留下來做,雖然非沒有他不行的時局,但有多少人能真正留下為邊境難民服務,加上學運之後逃出的時間之久,幾乎是苟且偷生的代名詞,沒有更進一步可以施展雄才大略,背負的使命感沉重麻木,愧疚之心天荒地老,是絕望的使命強迫往身上拘束。

快半夜十二點了,漸漸和他們聊成一團在同個櫥窗下,不知不覺桌上的武器不翼而飛了,擺出來燜烤的香魚,發出笑聲和乾杯的合音,彈著吉它歌頌友誼橋樑的天空,不論是克倫語、克欽語、英語、緬語、印度語、泰語、中文都混為一談,學習專長言語交換哈啦,把不足的詞彙互補組合一起使用,比單一言語交談來得有趣,特別遇到正妹時要搭訕的首要目標。這時,傻三的旁邊來了一位克欽的戰士,忘了是什麼來著,和傻三的開場白第一句就拋了雄鷹飛彈「Don’t forget us」,我還懂得幾個簡單的用語,接著就是一連串的英語開始敘述他內心森林,不能說他已經醉了,嘴唇黑紅表達給傻三萬般的訊息:「Don’t forget us, 我們不是沒有家,我們也不想呆這裡,我們有自己國家,有自己的民族和家人,緬甸是我們的土地,只是不得已生活在這裡的,時時刻刻分享我們的每一份用心,為國家民族前進的鬥士,即使我們沒有了生命的源頭,我們依然毅力不渝永不協妥,只要你們不要忘記我們就好了,雖然我們都來自不同的地方,但是我們用相同的信念生存著,酒是我們聚在一起的媒介,你今天把這事件記下,未來能不能看出一個事實」。

有些生離死別的味道,猶如敢死隊戰前的告別儀式,少了敬禮和禮畢的口號,傻三緩慢了氣氛,只對他說:「怎麼可以忘記你們呢?有機會再來和你們一起生活」,傻三的客套太老梗了吧!要不是戰士喝醉了,廢不了六顆子幫傻三按摩三頭六臂,我們這群菜鳥可以能喝醉撐到最後的沒幾個,我不時去一趟廁所,回來DAWIN繼續他的奮鬥史。

不知不覺已夜深人靜,整個社區已經安寧一曲,太陽明天依然爬上來,而ABAU成員依戀著沉醉的夜晚,不想抓住明天絕望的尾巴做事,彷彿是播完的電影裡面,如果沒有工作人員去開燈,裡面觀眾就永遠看不到Exit的標示。

回程,騎著腳踏車後座載上傻三,我只剩意志沒醉,身體八卦陣般的騎著回到住所,清洗了臉回來幾分睡意靠在地板上,隨手拿了狄更斯的<<雙城記>>,看了幾頁再回想今晚的故事,書中第一頁寫著如此的佳句:

「那是最美好的時代,那是最糟糕的時代;
那是個睿智的年月,那是個蒙昧的年月;
那是信心百倍的時期,那是疑慮重重的時期;
那是陽光普照的季節,那是黑暗籠罩的季節;
那是充滿希望的春天,那是讓人絕望的冬天;
我們面前無所不有,我們面前一無所有;
我們大家都在直升天堂,我們大家都在直下地獄-------簡而言之,
那個時代和當今這個時代是如此相似,因而一些吵嚷不休的權威們也堅持認為,不管它是好是壞,都只能用「最………….」來評價它。」

我相信絕望的時刻會過去,充滿希冀的春天也會到來,敬ABAU~~乾杯!
此時傻三已經鼻鼾轟雷,我把燈關上帶著醉意悄悄入眠了。

2008年8月27日

服務者的服務期望高過於被服務者的認識

昨晚睡到一點就從夢中醒過來,
又回想了家裡的很多事情,
這些事情不時不刻的在提醒我,
很擔心我自己的人生出口。

其實來美索不如說我來放空,
可以逃避我不相面對的工作、期望和課業吧!
已經是第二次在這生活上一個月,
不論是在台灣和美索能集在生活在一起,
只因生活不是工作上的最大禁忌,
會工作不會生活、會生活不會工作,
這都是自己性質是問題,像YVONNE說的本質是一樣的,
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大部份的人都控制不了自己,
還一直要求別人怎樣,別說是服務別人。

依然還是想當王道又霸道的樣子,
永遠只想到讓他們認識服務者的期望高於服務給他們的東西,
那麼和其他NGOs在什麼都沒服務之下,就把布條高高掛在別人的牆上,
韓國人大肆吹舞之下,把梅道的中學建立起來,至於後的支援就無音訊,
然後就可以炫耀向別人說那是韓國人建的,可以有多少人知道後援的工作,
全都是梅道在用錢做,有多少人知道梅道的工作人員討厭韓國人的所做所為,
也就像還沒有服務之前就拉著布條照相是同樣的心態。

再來第二現象就是要趕著交計畫案,希望可以看到一些實作的東西,
不管實際的服務情形如何,都希望交差的時候可以漂漂亮亮,
難道服務者也不知道,被服務者其實都很了解服務者來服務的目的,
不是為了個人光環就是希望可以將計畫案可以完成上報,
讓組織可以活下去,當然如果沒有組織就不可能談服務,
只是這麼多的服務者,有多少人真正在付出,有多少真正為他們做事,
自己比誰都清楚自已在做什麼?

如果服務者只是為了光環和是申請計畫案而唐突的呈現東西,
但對於服務方向是迷失的狀態,
根本無法了解被服務者的期望和可以為他們服務的感受,
這和服務者的期望一樣是沒有差別的。

2008年8月24日

美索生活小記


和學生打排球,泥巴滿天飛。


團員-姿婷學姐


團員-稚捷呵呵

與sam

「我知道無論我用什麼方法都會間接傷害到他們,即使是小心翼翼,不管用什麼方法和他們溝通,都會不經意陷入文化的衝擊」,這是從事泰緬邊境教育工作多年的賴樹盛有感而發的對我說,雖然過了一年我們再相見與美索,那段話依然會浮在我的腦中,聽到SAM這麼一說我真的很感動,似乎傻三也感同身受在台灣這麼多年,何況不是這種心情的生活,發出內心說出來其實他已經想好了如何用什麼的心態和人相處,唾棄了偏見和居高臨下的傲慢,如何用平等的用光看待邊境周圍的人事物,以及該為他們做什麼?傻三和SAM是同一時間離開自己的故鄉到外求學和工作,只是分別的兩地是泰國和台灣,對於SAM所說的這番話,傻三體會得亳無保留,這種感覺只有他們彼此深切體會,瞬間、傻三拿起酒杯對SAM乾杯,接著那些話題還是美索的大小事物,我酒量不敵傻三,七杯過後不醒人事。

如果說年少時都會有叛逆心態,總是做一些脫離潛規則的事情,那麼我覺得在善惡之間也有叛逆的時候,那是分不清的善惡左右在自我中心,有時候常常在善的盡頭無法繼續時,心情就會叛逆的向惡勢力招手,喜歡嘗試在善惡之間的來回,最後回歸到準則而行,莫名是了解惡性的一面。

貓空小插曲
傻三總是有搞不定的日子,中午和SAM一起到菜市場的果橄餐廳吃飯,老闆是緬甸遷移過來的果橄人,普通話說得很好很耐用,顧用了幾個緬甸人,在菜市場做些小本生意,打著中國的血脈屢次吃了幾次飯,點餐少了緬語、泰語和英語對話,點了同樣異地的一碗豬肉巴巴絲,吃起來口感有幾分道地的味道,傻三吃起來至少不會流淚,服務生端上菜後右手不時往左手肘彎向直角九十度,退步離開客人餐桌,這是緬甸人的待人禮道,傻三不發一言在想同樣的緬甸人有著不一樣的命運,只是傻三比較幸運吧,多了一條可以選擇的路而己,傻三和他們也有些共同的外地求生之處,又回想到在台灣打工求學的日子一—貓空,自己是個三餐不繼小弟,又被多才多藝的老闆吼叫使喚,加上根慧高上五尺的老闆娘,傻三壓得氣喘幾乎不想幹下去,要不是老闆還有一些人道和不錯待遇之外,那麼傻三只剩下一般幹勁在那裡支撐著,尢其是老闆每天喝完幾頓酒之後,臉色通紅打出幾個隔來,口中的細水小流一線到地,連用力點火抽煙的動力都沒有,偶而也會興趣大大的高闊論談緬甸政局。
「我跟你說:你們那個緬甸哦,街道真的很臭很骯髒又不注意衛生,年輕人很懶墮整天在茶店閒閒沒事幹,真的是沒有救了,老闆不會騙你的啦,我們台灣人很聰明,只要帶我們去一次舞廳叫小姐,第二天就會自動留電話號碼打給他」。無故就是這些話拋向傻三,傻三也回答的乾脆:「是的,老闆說的沒錯,我們緬甸真的沒救了,所以病夫的匾額刻在我們留學生的身上」。不知是不是老闆在緬甸有著不開心的事或有被騙過的感覺,對於緬甸這個國家如此反感,傻三也不太在意老闆的這番話,畢竟這些話真的犀利實在聽起有些刺耳,醉意的失態放出包容的胸襟。客人的使喚傻三又跑上陽台面對前方的101大樓,隔空打出李小龍的李三腳,彷彿不在話下的可以把101擊倒,不用飛機就比賓拉登棋高一疇,偶而也會望望沙漠中僅可以存活的龍門客棧服務生的背影。自從上次和老闆的兒子齊集於龍門客棧,高談男人中的阿飛原型之時看清了背影殺手的直面目,之後屢次都路過而不入,顯得有些直接和間接的隔絕,僅剩的消遣之一也黯然落幕。

低音符的環境住著高音符的人

依舊騎著腳踏車在人沸喧嘩的單行道上來回,沒有節奏隨意快慢打在踏板上,可以為景物停留上幾秒時間,快閃門不知覺的按下它,視覺強暴赤裸裸的人物景象,隨著踩踏泥濘和泥漿的濺飛,一條漫長的黃泥路,兩旁暫駐的緬甸移工家庭,幾顆可以支撐的木板組成的小屋,在連續幾天大雨和鳥蟲之鳴顯得更溫馨,每日生活賴著門前的河水溝,包括那些洗澡、洗衣和洗菜,生活大小都還得依靠這條河打理,在滂沱的大雨之後,河水急湍速流上升的水位也會帶來兒童樂趣,從橋上空中翻雲覆海跳下黃泥的水溝,除了他們能盡興之外,莫非是引誘我們這些觀光客的眼光,他們是遊民也說不上來,房子常常時增時減幾乎沒有固定的家。

穆斯林商人
這天天氣放空晴朗,傻三帶我們到邊境市場,回程時傻三遇到他的故鄉穆斯林人家住在仰光,出口緬甸海產的大盤商,貿易對象主要是中國和泰國,傻三和他交談了許久,我是不太懂緬語得向傻三請教之後,大概略懂了傻三和穆斯林的對話,也了解緬甸移工在美索生活被蹂躪的情況,即使是合法的緬甸人在邊境上經商,泰國政府對他們有諸多的限制,還一直強調泰國人把他們當成動物一樣的在做事,這樣的情節何嘗不是也在台灣上演,高捷案暴動的泰國勞工,還有那些印傭、菲傭的故事,傻三沉靜了一會兒,把頭往車外伸出來,希望可以掩飾他內心的淚流,車左轉到了梅道診所的園環路口,突然要接受泰國警察的臨檢,沒有緬甸通行證的移工就被叫下車,開始戲前的盤問,因為戲後就是錢來解決。在台灣我親眼目睹一位傭主帶著一家大小到餐廳用餐,而菲傭只能站在旁邊餵飽小孩,別說是坐下來一起吃餐,連喝口水的份都沒有,這種沒有平等的字意和人道的思維,反而造就了殘削虐性的雇主和羊入虎口的仲介,我也看過第一個月薪水不到100元的印傭和仲介簽了三年的合約,孩子認命呢?抱怨你的國家是沒有用的。

難民營的朋友----大娃
連續三天的下午我和子培(東華大學的學生)到離美索十公里外的小學,協助歐洲的NGO建兒童樂園,MARK是這做計劃案的負責人,他的工作就是為移工小學建造兒童遊樂園,MARK下面有個領班叫大娃,大娃是克倫人從難民營培訓出來,聽YVNNOE說大娃畢業於難民營的特定計劃案後就直接出來工作了,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是盡一份緬甸移工的力量,回饋給自己的族人為他們做更多的事,大娃人很親切誠懇,和他聊天總是充滿有趣的話題,他個子不高大處人做事沈熟,我發現從難民營出來的年青,總是帶著難民營的一份希望和一盞星光,不論是定居歐美和澳洲的緬甸人,偶而也會到難民營看看自己的朋友,當然他們可以選擇離不離開,也有人堅持的留在難民營而不移民,也許為的是只想守候這塊土地,即使是充滿絕望每天醉醺醺的生話。我很欣慰可以交到這樣的朋友,從第一天的塗油漆到上鎖螺絲的工作,即使辛苦只要看到小孩天真的笑臉,以及下一代倔強的生命力,想到這一點就足夠了。

2008年8月16日

停留、思考、前進




結束了折騰的機場之夜,發出渾勁的力量衝破凍裂的身體,跨出機場門外迎風而來的熱氣,暖氣湧流而上打發疲勞之愁,我身上的睡姿完全沒有鬆弛,昨晚是我第一次睡機場,天亮之前傻三仰頭臥睡在板凳上,冷氣充溢得輾轉難眠,我喚醒傻三起來陪我遊走機場,光顧機場的每一家商店,突然來到一家咖啡廳的前面,忘了是從那盜來的秘碼和座位,開始在咖啡廳前面上網聊天,感覺有人在對面的星巴克監視著我們,搞不好是什麼政府組織派來SPY,有點草木皆兵諜對驚弓之鳥,我轉頭向左眼神發出一粒子彈,敵人竟是正妹一名傳情的看著我們,收回八成的功力把一粒子彈偏射直角九十度,射在隔壁的牆角一隅,這是最爛搭訕的方式,我一直慫恿傻三豔遇不如機遇,那女生看起來不太像外國人,手上拿著一本紅色護照,皮膚雪白剔透,龍眼大的眼珠轉動著,甜美的笑容傳送給我們什麼訊息和好感,傻三開始分散心思在抬頭左右之間徘徊,如我所期成真的話是演變一隻禽獸,似乎在國外的半獸人心情會特別放得開。

機場裡面的東西除了小份之外,其他看不出和台北的價格有所差異,機場的整個設計是樸素寬裕的泰國風,機場根本就是為老外建設的專利嘛,不愧是東南亞的貨物轉運中心,同時也是背包客的異鄉之旅依偎住所的地方。

早上七時,坐上疾速公路的計程車,一路直速曠達心情寬豁的飛暢,傻三破破爛爛的泰文和司機形同雞鴨對話,慶幸司機還知道傻三要傻幹什麼?這是傻三第三次踏上這片土地,從形同陌路到邊境飄流,從仇視到微笑的改變,從偽善到偽惡,傻三一步步尋找生命的奇蹟,希望發掘生死的源頭,活出自己。

如果電影上的情節是如此上演著我們如同失散多年的兄弟,背負著自己的悲歌,為失根的蓮花尋找泥土,編寫著歷史的悲劇故事,那麼電影差不多可以殺青了,不是故事的伏筆和鋪陳,而是消滅偽善殺戮的情節。

八小時的車程,路面平坦寬廣格棋上的房子憐憐落落,距間存放幾段路的紅綠燈,不太派用上場在文明的死谷,車速通暢行駛,道路兩旁綠色盎然的田野彩繪在畫上,連接天空的雲端劃成鮮明的藍綠對比,沒有塞車和火車交叉的行軌,在車上可以連續性享受沒有起伏的快感,那是一種平靜侵入思維的享受,也是沉迷平原上的視覺。

當車速漸行漸遠離曼谷之際,氣氛一路低沉到美索,把紅燈綠酒的曼谷窒迷一息,接著沉澱的是流離失所的難民和緬甸移工的生活,以及把調適的心情轉換到美索。

如此開朗活潑的傻三,也開始觀察到氣氛的詭異,其實我們都知道這種氣氛一直洋溢著邊境。傻三突然有感而發的說了一句話:「畢業的時候,把畢業紀念冊拿給班導師寫留言的時候,你知道老師在畢業紀念冊上寫什麼嗎」。

「鬼才知道,我又不是你的同學,我們只是道上的朋友,再好也就是狼狽為奸的朋友吧了」,我是這樣回答他。

「傻三,你比我清楚你自己要做的是什麼?」。這是老師在畢業冊上最後的留言。
這些年,傻三一直想回學校看看老師,不是住在南極外星球的距離,也不是穿越時空的兩個世界,只不過十七分鐘的捷運和十五分鐘264的公車,傻三都不懶得去拜訪一下,我問傻三為什麼要這樣做,是不是有壓抑逃避的心靈之窗。

「我以前很清楚自己要做什麼,可是隨著時間的消逝,反而更不清楚自己在做什麼,隨年長選擇的路更渺小漫長,好像自己並沒有如預期的走下去,這兩年遇到的瓶頸落魄得十分低潮,幾乎沒有勇氣從新出發,我也想過要徹底的摧毀之後再徹底的建設,只是我始終無法摧毀那些過往的記憶,除非有一天我患了失憶症。」
傻三閉上眼睛和我對話。

「老師期待你回去看看他,那怕是寒喧問好,這種不需要任何勇氣和從新出發,只要簡單的聯絡關懷老師就好,這是最親切的感恩方法。」

這是我最後的回應,不知道傻三除了會寄名信和春節打電問好之外,能否更進一步親自拜訪一下老師,再把遺失的紀念冊找回來,把那一段字跡再看一遍,繼續、停留、思考、前進、努力開始。